全球区块链监管查询平台

简体中文
下载WikiBit

区块链关注热度_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有哪些

区块链关注热度_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有哪些 WikiBit 2024-01-30 20:39

本资讯是关于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有哪些,怎么了解区块链,区块链的兴起对未来金融造成什么影响,比特币和区块链为什么就火起来了

  ❶ 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有哪些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多样,一旦普及开来,整个社会将会受到巨大的益处。

  1、金融服务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早已铺开,并非全新事物。全球各地都对区块链于金融科技之应用予以了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在中国内地,中国银联于2018年初与中国银行签署移动支付战略合作协议,并探索区块链领域的合作,后又与京东合作,共同上线了基于区块链的“互联网金融支付安全联盟风险信息共享(分布式查询)平台”。

  在中国香港,香港金融监管局是最早推出了沙盒的监管机构之一,支持包括区块链技术在内的金融创新试验;香港金管局还与银行业界携手推出「贸易联动」(eTradeConnect),此为香港银行业第一个大型应用区块链技术的贸易融资信息互享平台。

  2、司法存证

  2018年9月1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正式上链,成为全球首家用区块链审判的法院。

  据了解,起诉人可以通过线上申诉入口,在线提交合同、维权过程、服务流程明细等电子证据,公证处、司法鉴定中心、CA/RA机构、法院等链上节点来共同见证、共同背书,为起诉人提供一站式服务。浙江杭州互联网法院对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进行了公开宣判,首次对采用区块链技术存证的电子数据的法律效力予以确认。

  3、知识产权

  区块链和相关分布式账本技术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注册以及在注册阶段或法庭诉讼阶段作为证据提供了可能性。这些技术还能够以一种节约成本的方式来加速上述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注册流程。

  4、物流领域

  2018年初菜鸟与天猫国际共同宣布,已经启用区块链技术跟踪、上传、查证跨境进口商品的物流全链路信息。

  物流链的所有节点上区块链后,商品从生产商到消费者手里都有迹可循,形成完整链条;商品缺失的环节越多,将暴露出其是伪劣产品概率更大。

  5、电子发票

  2018年8月10日,深圳国贸旋转餐厅开出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据了解,这张开出的区块链电子发票是由深圳市税务局主导、腾讯提供底层技术和能力所打造的。

  区别于传统电子发票以及简单的电子发票上链,此张区块链电子发票将“资金流、发票流”二流合一,将发票开具与线上支付相结合,打通了发票申领、开票、报销、报税全流程。

  不止上述领域,区块链的应用蓝海前景广泛,未来各行各业将会涌现出新技术的应用开发,区块链将会蓬勃发展。

  ❷ 区块链概念手机噱头为何大于应用

  日前,瑞士-以色列科技公司SirinLabs表示,富士康子公司FIHMobileLtd将会代工生产一款Finney区块链智能手机,该智能手机旨在让用户安全存储和使用比特币等数字货币。

  尽管如SirinLabs公司所说,全世界需要区块链手机的约有1000万人。但在支付领域或数据存储端搭建区块链,距离普罗大众确实为时尚早。

  真正的区块链手机的兴起,应伴随着现实应用的普及。如果为了蹭一波热度入局区块链,那么手机可能会火热一时。而仅仅打着虚拟货币交换旗号推出手机,笔者认为还不能让消费者接受,或者受众较少。

  ❸ 如何看待支付宝涉足区块链领域,近期推出了nft

  支付宝区块链推出了nft,可以说区块链现在是很火爆的,技术是风口,自己不记得是谁说的,这句话,就是猪站在风口上都能飞起来,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跨行业去做新能源的汽车,去做智能汽车等相关的业务,不也是因为它是风口吗?

  业内人士看这个东西知道他大致的原理,知道他是怎样运作的,知道什么时候自己能赚钱就想买股票,你起码应该知道我什么时候买什么时候卖能赚钱吧,这个都搞不懂你搞什么股票投资啊,这个区块链技术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如果你没有任何基础,只是看这个东西热度高了,你不要碰好奇心害死猫,这句话错不了。

  ❹ 怎么了解区块链

  买一两本关于区块链的书籍,读完就会对区块链技术和发展前景这些宏观性的东西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也要关注实时动态,这一点火币中国做得不错,有周报、月报等产业分析报告,在国内算比较权威了。

  ❺ 区块链的兴起,对未来金融造成什么影响

  2018年8月6日,华为公司金融行业顾问、华煊科技创始人兼CEO蔡毅先生在DAGA | Blockchain & AI (核心群)做了专题分享,主题为:区块链金融的现状与展望。以下文字根据讲座的语音整理,已经过作者审核。

  蔡毅:华为公司金融行业顾问,华煊科技创始人兼CEO,共享读书会创始人,中国作家协会成员,从事金融科技研究工作十余年,是银行数字化转型资深专家。

  大家晚上好,很高兴也很荣幸可以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些思考。

  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叫蔡毅,在青葱岁月当过作家,90年代写过一些书籍刊物和小说,那时还没有互联网。工作之后一直从事金融行业信息化工作,从金融的渠道到数据中心,从网点到科技,见证了金融科技的发展,也发现了一些问题。2014年之后做过投资合伙人,近几年也在华为做金融行业顾问,从认知层面,为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发展作咨询顾问。

  接触区块链是2015年,我创办了华煊科技和共享读书会。目前我们主要关注区块链的认知和金融技术解决方案落地。认知层面采用读书会的方式进行互动分享和知识管理,技术层面结合区块链、大数据和AI等技术,重塑金融行业流程和场景,从局部切入。结缘区块链,源自我自己对区块链感兴趣,经常学习并和一些朋友进行探讨研究。当然有些观点还是比较肤浅,希望大家多交流批评指正。

  美国的精英智囊曾经认为:维持全球领导地位的核心是科技,科技必须依靠经济,经济的核心是金融。那么,金融的未来是什么呢?

  今天的题目是:区块链金融的现状与展望。我想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介绍:

  •   简单介绍一下金融和金融体系;

  •   区块链金融现状;

  •   区块链金融展望。

  •   一、金融与金融体系

      1金融的概念

      首先来讲讲金融的概念,“金融”一词源于明治维新(1868年)后的日本,这与日本1897年确立的金本位多少有些关联。20世纪初从日本传入中国,最早在1902年由财政部长梁启超提出,而当时张之洞提出了反对意见,所以,甲午战争后中国一直留在银本位,不过这也让中国躲过了1929的十年大萧条。

      金融原意“金钱融通”,指资金在社会上的流通,后来意义得到扩展,表示与货币、信用有关的交易和经济活动。翻译成“金融”其实还有个原因:黄金曾是国际贸易中唯一的媒介,价值与财富是以黄金为依据和标准。因此人们在制作标准金条时,需要将黄金融化成型,这也许是“金融”一词的本意,即将金属融化。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

      再来看一下后来我们对于金融的定义: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简单地讲,金融的内容可概括为货币的发行与回笼,存款的吸收与付出,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金银、外汇的买卖,有价证券的发行与转让,保险、信托、国内、国际的货币结算等。更直白一些说,金融是双向反馈的。而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主要有银行、保险、证券、信托、金融租赁等。这个我们各位是比较了解的,也经常接触。所以,了解了金融的含义和机构,还需要了解一下中国的金融体系。

      2中国的金融体系

      我国的金融体系发展的阶段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   初步形成阶段,第一个五年(1948年~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1948年),这时的人行远不是我们现在想象中的那样。但它标志着新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开始。

  •   央行统收统支的“大一统”体系,第二个五年(1953年~1978年):中国人民银行是全国唯一办理各项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集中央银行和普通银行于一身。大一统其实是我们照搬国外的模式,具体国家我就不说了。

  •   初步改革和突破“大一统”金融机构体系,第三个五年(1979年~1983年8月):中国银行(1912年成立)、中国农业银行(1951年成立)、中国建设银行(1954年成立)相继恢复或成立,但中国人民银行仍然集货币发行与信贷于一身。我们看到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金融行业发展非常快。

  •   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初具规模,十年时间(1983年9月~1993年):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核心,以工、农、中、建四大专业银行为主体,其他各种金融机构并存和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1987年之后相继出现了交行、招行、深发、中信、恒丰。1988年出现了平安、广发、兴业。1992年出现了光大、华夏、浦发并在同年设立了证监会。

  •   建设和完善社会**市场金融机构体系的阶段(1994年至今):形成了由“一行三会”为主导、大中小型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辅翼的较完备的金融机构体系。1994年成立了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1995年成立了第一家民营商业银行民生银行(这个意义很重大)、1998年出现了城商行并设立了保监会。银监会其实出现的比较晚,2003年才设立。从此一行三会格局形成。不过不久前,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成了银保监会,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   从演化角度看,金融的规范性研究往往是线性的。

      就是我们往往以某个演进形态为标准(通常是发达市场经济体系,如苏联、德国、美国甚至于日本等),描述金融体系从非市场化到市场化、从金融资源的低效配置到高效配置的进步途径,并着重解释对该标准形态的GAP及原因。

      其实,我们从刚才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自1978年以来,中国金融体系已经朝着市场化、规范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演进,中国的金融体系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化程度,均呈非线性地迅速上升:

  •   各类金融机构呈现出“网状化”“强关联”的业态, 即:现在的银行与银行、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各金融子市场之间的关联度显著上升,信用联系日益紧密、混杂交织,错综复杂。

  •   金融业生态环境也出现了一些明显变化。一方面,传统正规金融机构谋求加快转型和创新,力求在经营战略、市场定位、管理架构、业态、产品等创新方面抢占先机。另一方面,各类新兴金融机构大量涌现。

  •   金融业态也呈现房地产金融化、非银机构“银行化”、资产证券化等新特点。

  •   以上这些变化超乎业界、监管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普遍想象,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

      积极方面,金融体系的规模和构成均有所扩大,金融机构业务拓展和金融服务能力有所提升,金融市场得到了发展,创新支付发展迅速。这个我们待会要讲到的金融科技就是如此。

      用一句通俗的话讲,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那么,消极方面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趋向复杂,金融体系催生和放大资产泡沫的作用被低估。

  •   金融体系的网状化和强关联拉大了金融业与金融监管的缺口,削弱了传统监管的有效性。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运行时间才十几年 那。

  •   货币政策通过金融体系传导的路径和机制发生变化(货币政策的传导链条拉长或变形,传导性和效力下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面临新的制约。现行货币政策框架自1996年建立以来不断因应经济和金融市场发展而加以改进,但近年来的金融体系复杂化对之提出了新的考验。广义货币M2也受到金融深化、支付电子化等因素的冲击,被影子银行体系进一步削弱。

  •   各类规避监管的跨市场、跨业务、跨界行为使多种风险因素相互交织,比如:期限和产品严重错配的资金池操作隐藏较大的流动性风险、产品嵌套导致风险传递、影子银行监管不足以及地方债务、房地产、外部冲击等,都给金融体系稳定带来很大挑战。

  •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国的金融体系整体上还是比较落后的。这种落后主要体现在银行创新的滞后:人行2015年10月宣布取消“利差保护”,而美国早在1986年4月利率就已经彻底市场化,中国迟了将近30年。

      3中国金融体系的制度框架与基本问题

      当然,我国当前的金融体系是建立在三个基本制度框架之上的:

  •   一是依赖法律条文存在的商业信任,即政策导向;

  •   二是由**第三方作为信用中介来保障实现资产转移交易;

  •   三是由集中式清算机构为中心,处理完成的交易结算和清算。

  •   基于此,也引申出来四个方面的问题:

  •   1)诚信体系和信任机制问题。传统金融必须有严格的交易记录来累积信用,没有交易记录很难实现融资或贷款,因为没有技术手段确保双方交易安全。

  •   2)交易结算的时间较长。传统金融交易时间不断提速,但结算时间仍比较长,尤其是跨境交易,往往不能即时到达。

  •   3)中介服务成本高。传统金融交易体系重要收入来源是依靠收取交易手续费或者贷款利息;在跨境交易中,更得付出汇率改变造成的成本。

  •   4)安全性欠佳。传统金融人为参与环节多,意味着人为错漏发生机率也更高。

  •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金融机构其实也一直在寻求解决之道。两年前我们在与工行、招行交流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了。而且其危机意识非常强。

      4金融科技

      正如刚才提到的积极的方面,金融机构一直寻求金融信息化,金融数字化的解决之道。

      所以,我提一下,金融科技都发生了什么。不管是京东提出的FinTech还是蚂蚁金服提出的TechFin,我想本质上都是科技与金融的更好的结合,就像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金融与区块链如何更好地结合一样。

      金融科技1.0时代

      在这一阶段,金融行业与科技行业作为并驾齐驱的行业存在,双方还没有真正融合,但科技进步已经开始推动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自二战以来,通讯技术与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金融打破国界,金融机构的跨国投资也大大加速。这一时代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是银行。

      金融科技2.0时代

      科技在推动金融在强化全球化趋势的同时,使得金融服务越来越数字化。金融行业通过传统 IT 的软硬件的应用来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业务效率。这一期间,金融机构在内部运营方面大量增加IT技术的采用,在许多流程方面已经成功实现无纸化办公。现在银行等机构中还经常会讨论的核心系统、信贷系统、清算系统等,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

      金融科技3.0时代

      互联网金融阶段,这个阶段金融科技的主力军是非金融机构的创业型企业,依托互联网技术与信息通讯技术**提供金融服务或者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金融服务。金融业通过搭建在线业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终端的渠道来汇集海量的用户和信息,实现金融业务中的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资金端的任意组合的互联互通,本质上是对传统金融渠道的变革,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

      金融科技4.0时代

      金融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新的 IT 技术来改变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因此可以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代表技术就是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

      讲到这里,稍微总结一下:金融是信用的中介,金融是双向反馈的。我们讲了中国金融体系,了解了原来工行和招行、平安是同时期成立的,所以我们知道了为什么工行比其他四大行更活跃更具创新能力。然后我们讲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带动了金融科技在信息化数字化方面的更好的发展。

  摘抄与:文章:区块链金融的现状与展望

  ❻ 比特币和区块链为什么就火起来了

  “区块链(Blockchain)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继人工智能、比特币爆火之后,区块链技术也火了!甚至在接下来的2018年会有高烧不退的迹象,为什么一下子火了,区块链虽有缺陷,但优势更明显。大量的资本必定会涌入区块链,因为相对于其他概念,区块链的概念更容易炒作”

  区块链是基于密码学的一种分布式存储方式的技术实现,它的意义在于可以保证信息流通过程的安全和可靠,但是区块链并不是绝对完美的,它取决于多个方面的因素。

  区块链的好处。不得不说作为一种社会诚信体系的补充,区块链有着天然的优势。

  1、智能合约,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平台的基础。借助智能合约,可以在处理交易时安全地应用规则。可以使用它们自动执行验证步骤,对过去包含在已签署的物理合约中的条件进行编码。

  2、分布式存储,分布式存储系统,是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台独立的设备上。传统的网络存储系统采用集中的存储服务器存放所有数据,存储服务器成为系统性能的瓶颈,也是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焦点,不能满足大规模存储应用的需要。

  3、资本的追捧,资本逐利,如同撒旦的地狱之火焚烧一切罪恶本源一样,资本的贪婪必将裹挟一切炒作的概念,收割韭菜们的翠绿。好的资本注入也能带回来行业的快速发展。

  “区块链,时下最火的FinTech(金融科技)。这个从比特币中涅槃而生的创新技术,正在颠覆金融行业和我们的生活。2015年,区块链成为了美国创投中获得融资最高的板块,突破10亿美元。这种热络融资的场景仅出现在国外。”中国真正懂区块链技术的,没几个人“,一位资深从业人士说道,现实就是如此。在国内,号称区块链技术的公司,多数不肯放弃比特币的红利,仍停留在初级炒币阶段;而对金融领域的改造,更多的实质,只是炒作概念股;诚心做技术的,寥寥无几。”

  “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它解决了比特币从0到1的过程。现阶段,区块链已然成为大小科技峰会上的高频词汇,其热度丝毫不亚于前两年的”O2O“。当人们在讨论区块链的时候,更多是探讨如何利用区块链,而丝毫没有怀疑区块链的应用价值。”区块链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过去区块链主要应用在比特币上,一直到最近半年,区块链已经渐渐开始有了一些其他应用,特别是在金融领域。

  区块链(Blockchain)是指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通俗一点说,区块链技术就指一种全民参与记账的方式。所有的系统背后都有一个数据库,你可以把数据库看成是就是一个大账本。那么谁来记这个账本就变得很重要。目前就是谁的系统谁来记账,微信的账本就是腾讯在记,淘宝的账本就是阿里在记。但现在区块链系统中,系统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有机会参与记账。在一定时间段内如果有任何数据变化,系统中每个人都可以来进行记账,系统会评判这段时间内记账最快最好的人,把他记录的内容写到账本,并将这段时间内账本内容发给系统内所有的其他人进行备份。这样系统中的每个人都了一本完整的账本。这种方式,我们就称它为区块链技术。

  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最成功的应用之一。具体来说,区块链是一串使用密码学相关联所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多次比特币网络交易有效确认的信息。区块链存储数据的结构是由网络上一个个“存储区块”组成一根链条,每个区块中包含了一定时间内网络中全部的信息交流数据,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不过作用绝不仅仅局限在比特币上。通过集群或云端的模式运行实现节点的横向扩展,基于良性竞争持续提升网络整体性能。

  比特币没有法偿性和强制性,流通范围有限且不稳定,比特币还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很难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算区块链技术再精湛,也不可能制造出国家货币,大众投资者切勿跟风。

  ❼ STO的未来趋势,如何进行STO区块链投资

  货币数字化已经是未来趋势,区块链产业投融资事件热度不断攀升,18年10月13日,美国电商巨头Overstock旗下区块链平台tZERO完成了证券型通证发行(STO),tZERO,通过大额证券代币融资,募集资金1.34亿美元,资金用于建设发展证券代币,正式得到认可后的tZERO STO可以采取类似于股权众筹的方式募集资金,将股权和Token进行一定比例的兑换。传统企业的不断加入让STO从区块链小圈子迈向了更为广阔的大众世界。

  从ico的炙手可热到STO的全民热议,区块链的发展速度也是相当快的。那么什么是STO呢?

  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意指证券型通证发行,其目标是在一个合法合规的监管框架下,进行通证的公开发行。目前以美国和新加坡为代表的各国政府在积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专注于STO的交易所、项目方、服务平台也大量涌现。

  STO(证券型通证)主要包括三个因素,即证券、通证和发行:

  Security-证券,有实际价值的标的资产的所有权,例如股票、房地产、基金或艺术品等。通常为所有者提供不同的财务权利,例如利润分享权、股权、股息、投票权、赎回权等。

  Token-通证,流通的权益证明。上面讲到的证券必须与某种特定的表现形式相联系,通证表现形式由之前的纸化证券经过现阶段的无纸化(传统交易所券商账本记录),未来有望进化到高级无纸化(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加密数字账本记录)。

  Offerings-发行,指的是对比IPO(传统证券的国家指定交易所发行)和ITO(个人就能搞的ITO网站),发行平台目前主要是接受国家监管的TOKEN交易所,发行接受监管机构监管(例如美国的SEC,德国的Bafin等),按照法规发行(例如SEC的Reg D、Reg A+、Reg S、Reg CF),投资用户需要通过KYC和AML审核。

  以区块链的视角去看:

  ST是证券化的通证,是区块链进入到3.0阶段的一种应用;

  ST是脱虚向实的理性选择

  ST是链改的有效途径

  企业可通过VIE实现发行STO的愿景

  ❽ 神奇的区块链,让数据永久留存

  今年年初,比特币的热浪还未完全过去,另一股“洪流”便止不住大火起来。这就是最近在金融、保险领域热炒,甚至在股票交易和投票选举行业也刷足了存在感的区块链技术。

  要说最近各个行业关注的热点,这项技术必须算上一个。举数据说明:到现在为止,2016年全球最大的投资项目都与区块链相关,投资金额已经分别达到5500万美元和6000万美元,而国内最大的一笔区块链项目也在今年9月底也以超过2000万美元的投资规模宣布。

  首先,规范的说,这是一种将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综合运用的新型应用模式。众所周知的比特币作为全球通用的加密互联网货币,就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发展起来的,而区块链上智能合约的支持,使更广泛的、比特币以外的数字资产的点对点转移变成现实,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区块链技术会作为价值互联网的基石而变得引人注目了。

  那么为什么区块链有如此魅力呢?如果说今天的互联网是信息通过TCP/IP协议进行点对点的传递,是信息互联网,那么,价值(比如电子货币、电子资产等)脱离第三方进行点对点的转移就是由区块链技术提供技术可能。

  通俗的讲,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系统。系统中的节点无需互相信任,通过统一的共识机制共同维护一份账本,每个节点都有一份完整的数据记录。区块链 Blockchain,成块(block)的交易通过密码学算法连接在一起,使得整个账本公开透明、可追踪、不可篡改。

  对比传统的第三方机构信用交易,区块链在数字支付中的流程分别可以描述成下面的简图: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 通证换算
  • 汇率换算
  • 购汇计算
/
当前汇率
可兑换金额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