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区块链监管查询平台

简体中文
下载WikiBit

文化、资本与加密货币

文化、资本与加密货币 WikiBit 一周内

米开朗基罗、Jay-Z 和杰米·戴蒙走进一家酒吧……

  米开朗基罗、Jay-Z 和杰米·戴蒙走进一家酒吧……

  我常常思考米开朗基罗在绘制西斯廷教堂天顶画时的内心世界。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艺术作品之一。最初,他并不想接手这个任务。米开朗基罗的专长是雕塑,用锤子和石头塑造人体形态,那是他的舞台。

  当时,他因未能按时交付一座已故教皇墓葬的雕塑而负债累累,教皇朱利叶斯二世却要求他为西斯廷教堂绘制壁画。米开朗基罗认为这是竞争对手的阴谋,想让他出丑,因为这个项目极具挑战性。他陷入两难,夹在已故教皇与现任教皇的委托之间。

  这一切,竟出自一个自称“不是画家”的人之手。

  我猜在那个年代,没人敢直接对天主教会的领袖说“不”。于是,他接受了委托,从1508年到1512年,花了四年时间绘制天顶画。他对这个任务厌恶至极,甚至写了一首诗,将自己比作一只蜷缩的猫。诗中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几行是:

  • 我的画作已死。
  • 为我辩护吧,乔瓦尼,保护我的荣誉。
  • 我不在合适的地方——我不是画家。

  对那些献身艺术的人来说,这或许并不陌生:延误的期限、做不想做的工作、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质疑。然而,请记住,这个自称“不是画家”的人,正在创造文化和历史。

  诗中提到的乔瓦尼(Giovanni)指的是乔瓦尼·达·皮斯托亚(Giovanni da Pistoia)。但今天我们要谈的不是他,而是另一个乔瓦尼——乔瓦尼·美第奇(Giovanni Medici)。他是米开朗基罗的童年好友,两人一起长大。米开朗基罗在少年时期被洛伦佐·美第奇(Lorenzo Medici)带入美第奇家族的宫廷,得到他们的资助。

  美第奇家族是中世纪欧洲显赫的银行家族,堪比15世纪的摩根大通或软银。他们不仅是金融家,更是文艺复兴的幕后推手——堪称那个时代的“教父”。

  我坐在这里,书写关于米开朗基罗的故事,距他完成这些画作已有520年,部分原因在于当时最显赫的银行家支持了他。纵观历史,资本与艺术的交织创造了我们所称的“文化”。社会推崇的艺术作品背后往往有大量资本支持。米开朗基罗或许不是他那个时代最出色的艺术家。

  历史上可能有无数艺术家能更好地捕捉人类情感,但我们对他们知之甚少。部分原因是他们未能进入资本的圈子,部分原因是有些艺术家将最好的作品藏在未发表的草稿中。(请发表你的作品!)

  当我们审视现代媒体的运作方式时,这变得更加有趣。我们这个时代的“西斯廷教堂”不在欧洲,而在互联网上。你每天登录X、Instagram和Substack,就能进入这些“教堂”。今天的米开朗基罗们不再等待美第奇的恩赐,但他们希望算法能青睐自己。现代的美第奇家族通过收购“教堂”并将自己的形象植入其中。埃隆·马斯克在收购X后,显著提升了自己帖子的曝光量。新时代的“神”们在建造自己的教堂。

  技术加速了文化变迁的步伐。在九秒短视频时代,迷因(memes)是构建文化的乐高积木。但它们也需要资本来实现规模化。如果没有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以及保护创始人免受平台内容法律责任的法规,我们不会讨论像Facebook这样的平台。想象一下,如果能因为远房叔叔在周五晚上发布的种族主义迷因而起诉扎克伯格,会怎样?

  技术是当今改变文化的杠杆,它扩展了人类表达的媒介。每一种技术都在文化上留下了印迹,因为它们改变了人们表达的方式。

  我一直在思考技术、文化和资本如何随时间融合。随着技术规模的扩大,它吸引了资本。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会淡化其表达方式。例如,我们不再讨论激进的去中心化,而是谈论加密货币行业更好的单位经济。我们不再批判银行的邪恶,而是赞扬它们如何分发数字资产。这种转变让我着迷。它影响了从创始人如何推销到首席营销官如何定义故事的一切。

  在深入探讨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媒体本身的演变。

  进化

  人类是表达的机器。从我们学会用叶子汁液在洞穴壁上涂鸦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在留下痕迹——关于动物、关于神、关于爱人、关于渴望与绝望。随着表达媒介的网络化,我们的表达变得更加生动。

  你可能没注意到,我们的标志上有一个手摇印刷机。这是向古腾堡致敬,也是对信息传播讽刺的隐喻。当古腾堡在15世纪末印刷《圣经》时,他可能没想到自己的发明会如何推动信息传播。

  例如,到了17世纪,历书(或密集的科学文献)成为欧洲消费的主要文学形式。印刷和分发思想的能力促成了科学革命。你可以公开讨论地球不是宇宙中心的观点,而不会因此被处死。

  从上图可以看到,文学中对“信仰”的提及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爱”。这并不意味着整个欧洲放弃了宗教,转而寻找更好的生活伴侣,而是媒介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最初传播信仰的工具(印刷机)可能促成了信仰的衰落。

  印刷机象征着信息或技术一旦启动,其用途就难以预测。

  它将书面文本从社会公共品转变为私人品。到了18世纪,人们不再大声朗读,而是独自在卧室里默读。这合乎逻辑:在印刷媒介普及之前,书籍和识字率都不普遍。

  因此,阅读是一种社交活动,人们聚在一起,由一个人拿着书大声朗读。随着书籍变得便宜,贵族有了更多闲暇时间,默读变得普遍。对传播思想的控制丧失引发了当时的道德恐慌。

  家庭担心青少年把时间花在阅读爱情故事上,而不是参与工业革命。显而易见,媒介从公共事务变成了私人事务。从寺庙雕塑和修道院到私人手中的印刷传单,改变了传播思想的性质。从虔诚的宗教转向科学、浪漫和政治。这些领域在印刷媒介出现之前,缺乏在私人话语中传播的途径。

  教会、国王和贵族没有理由出版关于权力运作的论述。

  这可能促成了18世纪末的政治起义,例如法国和美国决定改变治理方式。我们先别跑题,还有一个世纪的媒体要回顾:广播、电视,以及伟大的互联网!

  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媒体的货币化方式改变了其运作方式。广播和电视等商品依赖于尽可能多的人同时收听或收看。这意味着你不能只专注于小众核心市场。黄金时段的电视几乎总是新闻,而不是浪漫剧,因为那是家庭一起观看的内容。

  传播的观点几乎总是与当时社会接受的内容同步。(《王冠》中的一幕精彩地展现了电视如何作为媒介将女王拉近与民众的距离。)

  “互联网创造了无限的触达范围”,来自Ben Thompson的文章。

  Ben Thompson 在他的文章中很好地捕捉了这种转变。在1960年代,我可能无法通过写新兴技术(比如借记卡)找到足够大的网络受众。作为创作者,我需要关注本地观众的兴趣。互联网改变了这一方程式。它让我能找到全球对数字经济感兴趣的人。我们的受众来自162个国家。

  这完全得益于网络的力量。

  这种规模也影响了文化的传播方式。J.K.罗琳的《哈利·波特》、Jay-Z的《Blueprint》专辑和Dr. Dre的耳机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精美的艺术作品,但它们通过流行度和资本的积累形成了一个飞轮:金钱助力艺术传播,艺术反过来助力资本增长。

  但这些转变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元素:技术。

  像YouTube、Kindle和Apple Music这样的平台帮助将作品传播到全球受众。文化不再围绕创作者所在的城市,而是被国际受众消费和信仰。这极大地扩展了他们的受众基础,从而改善了单位经济。平台则因用户增长而受益。

  当你试图吸引大量用户时,共同的文化是最简单的钩子。我曾写过 SuperGaming 如何利用知名品牌的IP来扩展游戏规模。截至撰写时,他们的下载量已超过2亿次。

  在人工智能和算法推荐的时代,文化趋向于集中。今天的青少年可能不再主动寻找新媒体,而是陷入强化其世界观的算法内容漩涡。大型语言模型(LLM)加剧了这种风险,因为用户不再接触人类生成的内容,而是与强化现有观念的聊天机器人对话。这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包括自杀。另一方面,同样的工具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心理治疗。

  这展示了互联网等技术的双重性质。一方面,它是印度小镇男孩发现最佳艺术家并立志成为他们的最佳场所;另一方面,它也是发现糟糕想法并陷入强化这些想法的内容漩涡的最佳场所。这解释了为什么社会似乎越来越撕裂。我们不再有对话,而是算法强化。

  我们不再有传世的故事,而是内容。我们用深度换取了小众圈子里的病毒式传播。

  如果能带来点击量,谁还在乎真相?当每个人只有15秒的成名时间,我们用吸引眼球的旋律和闪光时刻取代了故事的细腻。那些代代相传的故事、情感和美德被压缩成会议间隙的短暂快感。人类体验变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滑动,现代内容赌场的无尽拉杆。祖母讲给孙辈的故事消失了,谷歌Gemini现在生成这些故事,因为没人有时间或耐心。

  我们用机嗨的俏皮话取代了充满努力的实体情书,用无限的数字垃圾取代了有限的珍贵事物。

  这对加密货币意味着什么?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看看这个行业是如何演变的。

  转型

  从米开朗基罗到Jay-Z,从美第奇到软银,显而易见,资本助力文化规模化。当文化背后有货币稳定性时,更多人会接受它。像印刷机、广播或网络这样的技术帮助传播文化。资本既用于创造艺术,也用于分发的手段。

  但当表达的媒介本身就是金钱时,会发生什么?

  这是加密货币行业苦苦寻找答案的万亿美元问题。

  加密货币起源于用赛博朋克价值观取代银行的意图。这不难理解,考虑到中本聪将比特币白皮书发送到的邮件列表中,许多人因加密工作而遇到麻烦。在1990年代早期,出口加密软件被比作出口核武器。因此,早期对比特币的采用者并非金融科技爱好者,而是像丝绸之路这样的毒品市场和被PayPal封禁的维基解密等公司。当维基解密因被PayPal封禁而接受比特币时,中本聪警告他们“踢了马蜂窝”。那是2011年,比特币还处于边缘地带。

  随着以太坊2014年的ICO(首次Token发行),行业开始吸引关注。2017年3月Cosmos的ICO为区块链热潮奠定了基础。

  Uber?放上区块链!Tinder?对,也放上区块链!地方政府?必须上链!

  我们要将一切都放上区块链,Token化一切,因为世界需要更多去中心化。开玩笑的——带着一丝悲伤。

  两个因素在这里起了作用:

  • 以太坊的智能合约使得发行、转移和交易资产变得简单。
  • 链上资本形成是一个新颖的想法。创始人可以绕过“邪恶”的风投,直接从“社区”筹集资金——或者说,从打算卖出Token获利的人那里。

  ICO让风投的股权投资有了流动性,同时允许散户参与。当时的伟大承诺是,风险投资的商业模式将被颠覆。那时的文化围绕着共享资产所有权(通常是Token)和分布式治理(通常通过DAO)可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像金融市场的许多篇章一样,那个时代充满了乐观情绪,直到资产价格下跌。

  随着市场的发展,加密货币用户分化为两类:量化交易者和农民。

  • 量化交易者是精明的交易员,利用资金池、信息优势和金融知识积累财富。
  • 农民是加密货币中的普通用户,通过为协议贡献劳动获得回报。我认为自己也算个农民,因为我的加密货币大多来自为协议贡献知识产权(IP)。长尾的农民是那些为了空投而付出额外努力的用户。

  你甚至不需要发行Token,只需称之为“积分”并卖一个梦想。

  我们从想要推翻政府,变成了在残酷的熊市中期待空投补贴。

  突然间,话题不再是去中心化,而是哪个Token看起来最有价值。这与媒体的演变相呼应:从私人消费的媒介变成了社交声誉的媒介。正如我之前解释的,ICO热潮到2019年冷却,没人能仅靠发行Token筹集资金。

  但信号机制发生了变化。市场开始根据哪些风投投资了Token、哪些交易平台可能上线来定价Token。

  像任何初创行业一样,我们在寻找自己的声音。我应该称呼大家为“ser”吗?我真的需要参加这个DAO会议吗?谁在乎呢。我们看到创始人用DAOToken买豪宅,Snoop Dogg在元宇宙买地产。也许我该去他的地盘看看Dr. Dre是不是还在做《Dr. D.R.E》。

  我们把一大群Discord上的成员误认为是社区。我们认为Token就是产品,其价格是产品市场契合的标志。我们忽视了估值数十亿美元的协议每天收入不到100美元的事实。我们混淆了创始人讨论问题与他们执行能力的关系。最重要的是,我们把技术术语当作新颖和能力的标志。

  当比特币在ETF热潮后上涨,而大多数山寨币没有跟涨时,我们才清醒地意识到,皇帝没穿衣服。

  2024年的迷因币热潮象征着市场意识到波动性一直是产品。只要价格上涨,且资产发行方式看似公平,人们就会来交易。从WIF到Fartcoin,再到一系列毫无意义的资产,我们意识到,有时候投机资产也是一种表达媒介。所有这些资产传递的共同情绪是:

  对利润的渴望。

  加密货币文化从意识形态和技术转向了它所解锁的行为。焦点转向交易。这合乎逻辑。如果区块链是货币轨道,那么核心目的应该是快速高效地移动资金。其他都是干扰。

  但与此同时,出现了显示平行文化形成的替代方案。

  扩展的产品往往利用了在外人看来可能奇怪的行为。Layer3 容易被误认为是空投农民的平台。但仔细研究他们的业务,会发现他们为Web3 onboarding数百万用户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他们提供链上声誉、钱包、兑换工具,并支持最多的链。看似简单的任务平台,如今成为早期产品增长的标杆。(我们自己的创业投资组合经常使用它们。)

  同样,NFT被认为是一项死技术。但Pudgy Penguins证明了相反的结论。他们与沃尔玛合作,创造了超过1000万美元的收入。其品牌资产每天获得约3亿次浏览,累计接近1200亿次。Pudgy利用加密原生原语,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式使其相关:与零售渠道合作,利用Web2社交网络吸引注意力。

  这两个产品让人质疑:加密文化到底是什么?是迷因的无脑投机?是每天在永续交易平台被清算?还是押注昨晚刚发布的Token,因为人工智能将颠覆工作,我们只有不到两年时间逃离永久的中产阶级?

  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加密货币既是表达媒介,也是交易文化。消费者接受了其作为稳定价值转移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稳定币成为全球资金流动的主导机制。但与此同时,市场也拒绝了一些其他想法。例如,“玩赚”模式(play-to-earn)惨败。内容币(content coins)也尚未取得进展,尽管我很希望它们能成功。

  我每天查看朋友在Instagram上分享的内容,但我不知道自己在Zora上的内容价值几何。(这挺让人难过的。)

  就像自由言论离不开一些冒犯性言论一样,全球资源协调可能也离不开不良行为者利用市场。在这两种情况下,行动都有后果。如果做得不好,时间长了,就没人愿意听你说或买你发行的资产。加密推特(Crypto Twitter)可能正在同时面对这两者的后果。

  重要的是要承认,加密货币的演变轨迹与大多数媒介的演变相呼应。我们不知道那些变得无关紧要的千万本书籍。网络上充斥着无人知晓或关心的博客。社交媒体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人们表达的内容在一天内就会消失。加密资产也是如此。目前有超过4000万个Token,其中许多最终价值将归零。内容币可能有一天会像2021年的NFT或2017年的ICOToken一样被怀念。

  无关紧要对大多数事物来说是常态,除非有文化参与其中。

  文化往往由其沟通方式定义。语言塑造了我们对世界的感受和理解。直到2021年,我们还能用术语交流。但随着行业扩展到核心小众之外,我们需要用更贴近大众的语言交流——这也是我们在Decentralised.co努力完善的一种艺术。

  例如,你的约会应用不能只谈它如何由零知识证明(zk-proof)驱动。人们只想要约会。稳定币的竞争不是看它们支持多少网络,而是看谁能提供最低成本、最快的全球资金转移方式。消费者关心的是今天能得到什么,而不是未来可能的假设性功能。

  我们的行业越接近消费品,我们就越需要用普通网民能理解的语言交流。因为语言往往取决于归属感和互动频率,我们需要改变消费者的引入和留存方式。

  新时代的美第奇将是注意力的商人。

  讽刺的是,新时代的米开朗基罗将是定义资本流动的艺术家。让我解释一下。

  救赎

  一种思考加密货币的方式是通过赌场和社区咖啡馆的比喻。赌场确实是一个货币流动速度很高的环境。人们频繁地在产品上移动资金——但庄家往往获胜。你不会看到人们在赌场里长时间驻留,至少大多数人不会。相比之下,社区咖啡馆每天吸引着同一群人。

  这些人以咖啡为借口聚在一起,分享故事和烦恼。咖啡馆提供的平静和快乐是吸引他们的原因。在更宗教化的社会中,寺庙或教堂扮演类似角色。咖啡或信仰成为人们聚集的媒介,但他们留下来的原因超越了产品本身。

  文化是人们分享的故事的集合。太多时候,我们分享的故事是价格图表。当这些图表变红时,人们几乎没有动力再回来。我们如何让人们反复回来?我们有哪些杠杆可以让这项技术跨越鸿沟?

  要理解这一点,或许我们应该看看网络本身。

  网络由两种力量塑造:

  • 人工智能和大型语言模型(LLM)时代创造的无限内容。当每个人都是创作者时,没人真正是创作者。人们需要机制来拥有、货币化和分发他们的内容。
  • 可验证性。在注意力经济(比如X或Instagram)中,无穷的AI生成内容能让人们更长时间地参与,从而带来更多点击和收入。

  加密货币为互联网提供的所有功能都可以归结为可验证性和所有权。这些想法并不新鲜,我们自2023年以来一直在本刊物中讨论它们。但监管的变化和资本分配者的态度转变是现在追求这些机会的主要原因。

  网络一直是自由表达的工具。加密货币使人们能够拥有创造这些表达的渠道和网络。它还允许自由发行、交易和持有资产。迷因币热潮是每个人都能通过货币表达自己的结果。

  当互联网出现时,人们惊叹于它如何推动工作进化。然而,吸引散户用户到互联网的不是就业前景,而是娱乐和交友的可能性。迷因资产类似于加密时代的娱乐,但由于与之相关的损失,它们难以具有持久性(lindy effect)。或许,不是所有事情都应该是交易。

  互联网上只有1%的人发布内容。如果类比到加密货币,可能会有一个世界,用户在应用中99%的时间不进行交易。找到让用户聚集但不以交易为核心价值主张的方法,是下一代消费应用的魔力所在。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讽刺。一方面,我认为区块链是货币轨道,一切都是市场;另一方面,我也承认让用户一直交易会导致流失问题。正如人们常说的,注意力是你所需的一切。

  这可能是什么样子?

  以下是社交网络和娱乐领域的一些早期观察:

  基于预测市场的社交网络

  目前,预测市场已开始接触大V,建议在内容中嵌入预测市场,交易费用的一部分分给创作者。X即将整合Polymarket到其信息流中。注意力经济与交易经济的融合将由加密货币轨道驱动。

  具有更好单位经济的音乐流媒体平台

  Spotify目前每播放一次支付约0.03至0.005美元。这部分是因为收入与保持低订阅费用挂钩。允许创作者发行数字纪念品并从中获取费用可能是提高这一数字的一种方式。例如,我想拥有一张Fort Minor《Rising Tied》专辑的签名黑胶。或许,未来黑胶可以在链上发行,但在未来某个时间点离链兑换。这种商业模式已在局部发生。你可以从Courtyard购买游戏卡包,但其社交或流媒体元素是孤立的。

  这并不是说金融原语不重要。我们一直在讨论Hyperliquid、Jupiter等收入生成的应用是有原因的。它们是现代的美第奇银行。资本集中使得新工具的实验成为可能,这些工具能吸引注意力。

  但维持它的方式是构建让用户因非投注原因反复回来的产品。交易需要超越单纯的投机。

  这一切让我思考——文化到底是什么?

  文化是我们珍视的故事集合。是我在从办公室回家的出租车上与司机分享巴基斯坦歌曲,是我因为某人告诉我她妈妈在她生病时用甜米布丁(Kheer)“贿赂”她而在Instagram上保存Kheer食谱。是我因为有人问我推荐宝莱坞电影而推荐《Jab We Met》、《Veer Zaara》或《Laapatha Ladies》,因为我认为它们很好地代表了文化。

  或许,是我因为亲人被确诊无病而想到去家族三代人祈祷的教堂祈祷。

  这些场景中没有货币价值的交换。但有一个由共享故事和情感定义的基底将我们连接在一起。那种归属感让事物变得无价。它们是赋予生活价值的瞬间表达,是我身份的核心。短暂表达,却为生活的其他部分增添了深度。某种程度上,这种情感也反映在产品中。

  仔细观察苹果产品,你会追溯到史蒂夫·乔布斯在迪士尼时期的影子。拿起iPhone,你会感受到他想创造“奇妙”事物的渴望。这些元素让你年复一年购买iOS产品,即使变化微乎其微。

  Web3产品很少能大规模复制这种基底。在Web2中,这是故意构建的。例如,Facebook并未推出积分计划,而是以常春藤盟校毕业生为基底。Quora一度是获取硅谷开发者见解的最佳场所。Substack仍是网络上寻找文学的最佳地方。Web3产品也有自己的基底。

  长时间观察PumpFun的动态或Polymarket的讨论,你会看到一种新兴文化正在形成。但像任何初创行业一样,它难以持久。

  还记得我说过网络如何将情书变成无需努力的短文本吗?网络也颠覆了人们寻找爱情的方式。截至2023年,40%的情侣在线上相识。这讽刺地展示了技术如何运作。一方面,它改变了我们表达的媒介;另一方面,它增加了美好事物发生的随机性表面积。

  如果我们固守加密货币只是投机应用的看法,我们就放弃了可能存在的随机性表面积。

  也许,是时候将加密货币视为一种表达媒介。或许,是时候为我们投入如此多生命的行业设想一种替代文化了。

免责声明: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投资建议,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作出任何保证,亦不对因使用或信赖文章信息引发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 加密代币价格转换
  • 汇率换算
  • 购汇计算
/
当前汇率
可兑换金额

0.00